法海寺始建于明英宗的1439年,名字取自佛法廣深,大如海的含義,是由朝廷大臣,官家集團等共同修建的皇家寺院,在歷史上經過多次修繕,至2007年基本恢復了寺院里的全部建筑,形成了現在的格局。
穿過天王殿就是寺院的主體大雄寶殿了,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殿前與眾不同的兩棵高大挺撥的松樹,和其它松樹樹皮的棕灰色不同,這兩棵松樹的樹皮通體雪白,繁盛的枝椏縱深向上生長,與紅色的大殿行程鮮明的對比,構成極富美感的一幅畫,壯實的樹干圍度足有4~5米,這兩棵白皮松已經有千年歷史,堪稱北京白皮松之王,更是活著的文物。
以下是百度百科關于法海寺白皮松的介紹
法海寺白皮松是指北京法海寺的兩棵明代白皮松——白龍松。法海寺大雄寶殿前,有古白皮松2株,高30余米。東邊白皮松胸圍4.22米,西邊白皮松胸圍5.56米。這兩棵古松是遼金時期龍泉寺的遺存,至今已有千年以上。這的古白皮松為北京現存最年長的白皮松之一,挺拔偉岸,虬枝霜干,人稱“白袍將軍”。
這種古樹名木在北京實為罕見,也是珍貴的樹種。兩棵古松挺立于大雄寶殿前,守衛著曠世奇絕的壁畫,看護著藝術殿堂并見證著法海寺的不凡。